Français   走进使馆 领事服务 留学法国 来法商贸  
  首页 > 中国在法国 > 中国使馆 > 文化处 > 中法文化年
赵进军大使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接受《欧洲时报》采访
(2004-12-29)

世界聚焦中法文化年

  记者: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已经落幕,法国文化年又在中国启动,请您谈谈文化在增进中法两国友好关系中的作用。

  赵进军:法国有与外国举办文化年的传统,但对中国而言,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过去,我们在法国举办过中国文化日、文化周、文化季活动,现在则举办文化年。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历史的跨越。中法互办文化年,即用一年的时间在一个国家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它不仅大大加深了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全方位向前发展,在欧洲、乃至世界上起到了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

  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办,恰逢中法建交四十周年和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文化年成为贯穿一年来中法全面交流的一条红线。它的开幕式、闭幕式匠心独具,并与胡主席访法构成文化年相互辉映的三大高潮。可以说,每一个高潮都倾注了双方极大的热情和力量,成为闪光亮点,使中国文化年获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文化年令全世界聚焦巴黎,聚焦北京,给中法两国人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其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归纳起来,中国文化年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时机好;第二、持续时间长;第三、交流内容精;第四、活动影响大。

赵进军大使、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和巴黎市市长德拉诺埃等
手领少年儿童走在香榭里舍大街上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谈论中国文化年,谈论香榭丽舍大街彩妆表演,谈论巴黎“铁塔映红”。今年十月,在法国文化年开幕式上,北京天安门对面的正阳门被映成美丽的象征法国的蓝白红三色。两国国家元首夫妇九个月内在映红的铁塔和三色辉映的正阳门前历史性合影,是两国非同寻常友好关系的体现。而今年一月,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法方同意八千华夏儿女在闻名世界的香榭丽舍大街举行彩妆游行,巴黎“万人空巷”,堪称史无前例。这些场景将长久留在两国人民的记忆中。

  可以说,文化年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的载体。它“新”在充分展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特点和效率。

  文化年能在今天举行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体现,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对外文化交流的条件,有能力使人民的美好愿望得到实现。从巴黎、里昂、马赛、里尔到敦刻尔克,甚至在法国的海外省留尼旺,一年之中,中国文化精品在全法各地亮相,受到法国民众的极大喜爱和热烈欢迎,满足了法国人民对了解“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和多彩的中国”的渴望。文化年也让法国人民近距离看到了今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破解世纪之谜”

  赵进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是一个“谜”。近来,我在巴黎和外省参加活动,见到很多法政界人物,话题常常只有一个,即:中国。许多法国朋友努力探询中国何以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其“奥妙”何在?

  这也是法国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希望破解这个“世纪之谜”。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中国的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创造出的奇迹”,并赞赏中国正在进行的民主法制建设。

  前欧洲议会议长西蒙娜·韦伊访华归来,对中国的发展变化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她说,很多在法国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做到了,这是值得西方人思考和研究的。的确,现在很多法国人都从更深的角度在重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发现中国。这是好现象。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相互吸引,是有历史传统的。拿破仑200年前就曾预言,当中国睡狮醒来之时,世界将为之震惊。拿破仑没有去过中国,他能对遥远的中国做出上述预言,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对欧洲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在凡尔赛、枫丹白露和外省许多古堡的陈设中,都还能看到几百年前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存在和影响。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断,显示出深厚内涵、强大生命力和不朽承续性,这正是中华文化之魅力所在。

  文化往来是人类和不同民族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举办文化年极大顺应了中法两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也是中法民间往来的很好形式。

  中法关系凸显五大特性

  赵进军:目前的中法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亲密性、特殊性、带动性、战略性和成熟性这五大特性。

  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堪称典范,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久前,法国总统访华,十几万成都市民涌上街头,欢迎希拉克总统,这种感人景象是近年来少有的。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摊主,在听说顾客是法代表团成员时,主动愉快地减价。在上海,法总统夫人临时决定参观一个居民区,当地居民听说客人是法总统夫人时,自发上前问候和欢迎。一位老太太还热情称赞中法建交四十周年和中法互办文化年。希拉克夫人很感动。这就是今日中法关系的民众基础和友谊的现实。

  中法关系又很特殊,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中法四十年交往中有许多堪称“第一”的合作项目,中法签署第一个航空协定、第一个互免税收协定、第一个文化中心等等,特殊的合作方式展示出特殊的友好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中法关系具有很强的带动性或示范性。法国在很多问题上第一个表态支持中国。例如,反对签署反华人权提案是一例,反“台独”又是一例。希拉克总统多次公开明确表示,法国反对“台独”,反对“公投”,赞成“一国两制”。之后,其他国家效仿。在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法国也是带头者。举办文化年,也是法国率先开路,其他国家跟进。一周前,意大利总统访华时,建议2006年在华举办意大利文化年;不久前,俄罗斯也表示希中俄互办文化年。

  中法关系战略性的一面很突出。两国领导人是从战略高度审视中法关系的。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多极化,在伊拉克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上、在反对贫困、保护环境等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中法在联合国合作得很好。这些都是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反映。

  中法建交四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日益体现出一种成熟性。今年,在一年内两国元首实现了互访,这在双边关系中是第一次。中法在两年内互办文化年,文化交流空前密切,这也正是双边关系成熟的表现。同时,互办文化年极大推动了两国关系全方位的发展。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的上升,也是中国自身日益成熟的体现。

  法总统堪称中国历史文物专家

  记者:文化年确实推动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您认为这与希拉克总统本人喜爱中国及东方文化有关系吗?您与希拉克总统有不少接触,请谈谈您对希拉克总统的印象。

  赵进军:中法关系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与两国领导人的关注、重视和推动分不开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拉克总统本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我对此感受很深。

  今年一月,在奥利机场等待胡主席专机抵达时,希拉克总统问我,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元教授是不是通过研究出土竹简,对孔子理论有重大突破。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后来,我到处查询,找到了十多天前《考古研究》发表的马教授文章,内容是他破译竹简,发现了孔子学生当年的课堂笔记,涉及礼、乐等孔学内容,这对研究孔学的确是一个重大突破。国内才发表了十几天的考古论文,希拉克总统很快就知道了,这是多么地不易,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再举一个例子,今年三月,在巴黎图书展中国展台上,我与希拉克总统偶然谈起李白和杜甫,他脱口而出“李杜年龄相差十岁”。又一下子把我镇住了。中国人中能知道李白、杜甫年龄之差的人恐怕不多。这又是希拉克令人惊叹和佩服之处。

  记者:希拉克任总理的时候曾说过,兵马俑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在陕西兵马俑博物馆入口处也刻有这段文字。

  赵进军:希拉克总统曾两次对我说,西安秦始皇陵墓挖掘之日,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出现之时。而兵马俑作为秦皇陵墓的一部分,它的发现也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为什么希拉克喜欢西安的原因。

  希拉克总统是中国青铜器专家、瓷器专家,而且还是中国国画和书法的鉴赏家。今年10月8日,希拉克总统抵成都下榻的宾馆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他不顾旅途劳顿,进入酒店后,不入房间,即直接前往观赏当地出土的几件珍贵的青铜器文物,主人原定的日程是参观一刻钟左右,但在现场只见总统先生手里拿着电筒,弯腰下蹲,从不同方向仔细端详和欣赏,只有7件文物,却足足观赏了45分钟,并提出诸如“这一件是2号坑出土的吗”这样极为专业的问题,使在场的中国人都大吃一惊。希拉克总统对中国文物的喜爱和深刻了解,由此可窥见一斑。

  希拉克总统在成都中法经济研讨会上演讲时,开篇即引用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不朽诗句,引起全场热烈掌声。在杜甫草堂,希拉克引用即使中国人也很少知道的杜甫诗句“书贵瘦硬方通神”来称赞陪同其访问的曾庆红副主席的墨迹。后来,在同济大学接受大学生画作时,面对画面上“中法友谊硕果累累”的书法,希拉克又一次引用了杜甫的诗句,博得上海大学生的热烈掌声。一个外国总统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爱好和了解,给上海大学生及在场的所有中外人士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希拉克的中国之行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活生生的深爱东方文化的法国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http://fr.china-embassy.gov.cn/